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系统介绍最常见的两种高能绿色电池

时间:2023-04-12浏览:1

本篇将对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两种高能绿色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蓄电池做一个系统的知识讲解,以供大家对这两种电池有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在选购电池对比角度与电池使用注意方面做个参考。


一、定义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是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以炭材料为负极的碱性蓄电池。

       镍氢蓄电池(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贮氢合金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二、原理

       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Intercalation)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1、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FePO4 → Li1-xFePO4 + xLi+ + xe−

       放电时:Li1-xFePO4 + xLi+ + xe− → LiFePO4

       2、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充电时:xLi+ + xe− + 6C → LixC6

       放电时:LixC6 → xLi+ + xe− + 6C


镍氢蓄电池在电池充电时,氢氧化钾(KOH)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会被释放出来,由这些化合物将它吸收,避免形成氢气(H2),以保持电池内部的压力和体积。当电池放电时,这些氢离子便会经由相反的过程而回到原来的地方。

       1、充电时

       正极反应:Ni(OH)2 + OH- → NiOOH + H2O + e-

       负极反应:M + H2O + e- → MH + OH-

       总反应:M + Ni(OH)2 → MH + NiOOH

       2、放电时

       正极:NiOOH + H2O + e- → Ni(OH)2 + OH-

       负极:MH + OH- → M + H2O + e-

       总反应:MH + NiOOH → M + Ni(OH)2


三、特性

       1、电压:锂电池的电压是镍氢蓄电池电压的3倍。

       锂离子电池电压 = 3.6V

       镍氢蓄电池电压 = 1.2V

       2、按质量计算,锂离子电池有更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能量∕重量 = 150~200Wh/kg(540~720kJ/kg)

       镍氢蓄电池能量∕重量 = 60-120 Wh/kg(瓦特小时/千克)

       3、按体积计算,锂离子电池有更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能量∕体积 = 250~530Wh/L(0.9~1.9kJ/cm3)

       镍氢蓄电池能量∕体积 = 140-300 Wh/L(瓦特小时/升)即 504-1188kJ/kg(千焦耳/千克)

       4、输出功率:锂离子电池拥有更大输出功率。

       锂离子电池功率∕重量 = 300~1500W/kg(@20秒)

       镍氢蓄电池功率∕重量 = 250-1000 W/kg

       5、自放电率:锂离子电池拥有更低自放电率

       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 < 5%~10%/月,一般每月在2%以下(可恢复)

       镍氢蓄电池自放电率 = 一般每月 2-30%,见温度而定,低自放电型号为每年10-30%

       6、充放电效率: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率更高。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效率 = 100%

       镍氢蓄电池充放电效率 = 66%

       7、循环使用次数:两种电池循环次数接近,循环使用寿命都比较长。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 = 500 -2000次(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达到2000次以上)

       镍氢蓄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 = 500 -1800次

       8、工作温度范围:两种高性能电池的温度范围都很宽,相较而言在低温环境中,镍氢蓄电池的放电特性更佳。

       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范围 -20℃~60℃

       镍氢蓄电池工作温度范围 -30℃~50℃(低温镍氢电池可在低温 -40℃中正常使用)


四、优点

       1、比能量高:一次充电可行使的距离长,两者的比能量都非常高,相对而言,锂离子电池(当前比能量最高的蓄电池)>镍氢蓄电池;

       2、比功率高:在大电流工作时能平稳放电,加速爬坡能力好,两者的比功率都非常高,锂离子优势明显一点;

       3、自放电小:二者都具备此优点,锂离子电池略胜一筹;

       4、重量轻、体积小:同型电池镍氢蓄电池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只是在输出同等电压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电压为镍氢蓄电池的3倍),使得单个电池组合时数目锂离子电池可减少1/3,因而使成型后的电池重量和体积锂离子电池更小、更轻。

       5、记忆效应低:锂离子电池无记忆效应因此在这个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6、低温放电性能好:在低温状态下镍氢蓄电池更强悍;

       7、循环寿命长:二者循环使用次数都非常多,很划算;

       8、无环境污染:两者都是绿色环保电池,镍氢蓄电池被称作是最环保的电池,回收再用的效率锂离子电池稍逊一筹;

       9、标示容量高:镍氢蓄电池标示容量可达2900mAh(毫安培-小时/毫安时),但仍不及锂离子电池高;

       10、可快速放电:二者都具有这种优点,锂离子电池能力较强一些;

       11、充电时间短:二者都有此优点。

       另外,镍氢蓄电池还具有安全可靠,免维护的特点,被称作是最安全的电池,而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还有待大大提升;而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因为完全没有记忆效应,在使用上更为方便简单,而镍氢蓄电池却因为残余电压的缘故而无法避免进行定期放电管理操作。


五、使用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情况,此外注意不要过充,这点比较关键。

       镍氢蓄电池需要进行定期放电管理,


六、问题

       两者有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导致成本比较高,售价不便宜。相对而言,锂电池还是更划算一点。


七、应用

       镍氢蓄电池在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摄像机、数码相机及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军工产品、航空产品等。


八、综述


锂离子电池和镍氢蓄电池都是绿色电池,不会因废弃而造成二次污染,这符合环保理念,同时它们都可再生利用,符合持续发展的观点,此外,我们在电池行业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这些绿色电池出口前景非常好,虽然目前价格有点高,有些小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得到解决与改善,不过随着我们国家科研人员以及、企业研发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很快就能达到优质廉价、高效节能、安全稳定、绿色环保这些要求,而像这种绿色高能且极具开发潜力的电池值得我们大力提倡与推广。

上一篇:如何贮存电池?

列表

下一篇:电池们都去哪儿了?

相关新闻

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其市场份额自诞生之日起便逐年提升。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已经占据了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类产品电池的主要市场,未来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占据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主要市场。2016年中国锂电池的产量达到78.42 亿只,同比增长40%。那么本文将对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做简要分析。(一)有利因素1、行业标准、规范出台近几年充电宝、移动电源发展迅猛,市场火爆,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人群。由于移动电源准入门槛低,行业内亦缺少强制性的执行标准,故此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移动电源自燃、爆炸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我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于2015年8月1号正式实施,该标准有利于锂电池行业健康发展。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8月31日,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文件对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及性能、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安全管理、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与管理等进行了规范。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预测(图1)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设定了未来目标,即到2020年,锂离子电池标准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初步形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的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制修订标准80项,其中新制定70项(强制性标准3项、推荐性标准67项),修订推荐性标准10项,总体上满足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求。该文件对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规范和引领起着重要作用。2、新能源汽车带动增长2012年,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推广普及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并提出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规划》的出台在无形中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产业勾勒出一个庞大的市场轮廓。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新

2023-04-13
了解更多

锂电池决胜市场尚存难点 提高“能量密度”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猛增,直接带动了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相关产业高速增长。然而,随着产业政策的变革和市场形态的变化,产能过剩、续航时间短等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6月21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就如何打造良好的锂电产业发展生态展开了讨论。产业发展全面向好“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从2011年到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51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100万辆,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汽车总销量的1.8%。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动力电池需求量持续增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相关课题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需求总量为1.27GWh,动力电池累计出货量4018.273MWh。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扩张。在技术研发逐步深入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类型也逐步确立。受动力电池不同生产工艺要求的影响,预计2017年软包电芯将继续坐稳产量和增速第一的位置。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厂特别是国轩、比亚迪等领军企业大规模扩充方形动力电芯产线,2018年,方形电芯将取代软包电芯成为市场应用最多的电池类型。从搭载的动力电池情况来看,受政策影响,新能源客车现有电池技术路线基本已定,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客车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三元电池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研发的深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逐年下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动力电池在过去5年间比能量提高了近一倍,成本也下降了,预计到2020年成本将降到1元/瓦时。”欧阳明高还表示,近些年动力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电池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不是一个单体热失控,而是一个单体热失控之后的整个系统扩展,这就会造成大事故。在这方面,我们国内做的工作在全球是领先的,现在在电池设计阶段就可以预测其热失控特性。”欧阳明高说。决胜市场尚存难点2016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开始收紧,产业政策由普惠制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受此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一度出现波动,锂电池前期迅猛增长的市场效应也开始显现

2023-04-13
了解更多

系统介绍最常见的两种高能绿色电池

本篇将对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两种高能绿色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蓄电池做一个系统的知识讲解,以供大家对这两种电池有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在选购电池对比角度与电池使用注意方面做个参考。一、定义 锂离子电池(Li-ion Batteries)是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以炭材料为负极的碱性蓄电池。 镍氢蓄电池(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贮氢合金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二、原理 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Intercalation)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1、正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充电时锂离子脱嵌。 充电时:LiFePO4 → Li1-xFePO4 + xLi+ + xe− 放电时:Li1-xFePO4 + xLi+ + xe− → LiFePO4 2、负极反应:放电时锂离子脱插,充电时锂离子插入。 充电时:xLi+ + xe− + 6C → LixC6 放电时:LixC6 → xLi+ + xe− + 6C镍氢蓄电池在电池充电时,氢氧化钾(KOH)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会被释放出来,由这些化合物将它吸收,避免形成氢气(H2),以保持电池内部的压力和体积。当电池放电时,这些氢离子便会经由相反的过程而回到原来的地方。 1、充电时 正极反应:Ni(OH)2 + OH- → NiOOH + H2O + e- 负极反应:M + H2O + e- → MH + OH- 总反应:M + Ni(OH)2 → MH + NiOOH 2、放电时 正极:NiOOH + H2O + e- → Ni(OH)2 + OH- 负极:MH + OH- → M + H2O + e- 总反应:MH + NiOOH → M + Ni(OH)2三、特性 1、电压:锂电池的电压是镍氢蓄电池电压的3倍。 锂离子电池电压 = 3.6V 镍氢蓄电池电压 = 1.2V

2023-04-12
了解更多